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年度热词,也成为贵阳经开区工业发展的牵引力。
作为全省工业企业、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地,贵阳经开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之一。该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的战略要求,紧密围绕地方发展部署,坚定不移强化工业基础,壮大工业企业,奋力推动工业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贵阳经开区将数智赋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关键行动,以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以创新驱动催生产业新动能,以绿色发展不断扩展产业新蓝图,通过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产业转型步履稳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JN江南官网,
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电视制造车间,几块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实时滚动着,设备状态、产品直通率、排产计划、能源能耗等指标清晰可见。
“这些数据全部汇聚到一个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如同车间的‘中枢神经’,实时监控着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贵阳海信制造部副部长张淼说,数据平台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从人、机、料、环、测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分析。
当生产出现某个问题时,数据平台会发出指令,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屏幕上,“黄色”警告代表着材料问题,“绿色”警告表示检测环节异常。当问题追溯到具体部门时,责任链条也十分清晰,“粉色”代表技术质量部,“蓝色”代表制造部整机车间……
通过数字转型,贵阳海信从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了一个智慧工厂,电视年产量从2020年的100万台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台。目前,贵阳海信已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级认证,正向成熟度四级认证进发,目标直指“灯塔工厂”。
让传统产业插上新技术的“翅膀”,不断焕发新生机,是贵阳经开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转型试点示范的牵引作用。
支持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以来,贵阳经开区共启动实施了“液晶电视智能制造建设”等数字化转型项目54个。
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一批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国药同济堂通过实施“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生产效率提高了22.92%,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8.63%;贵材科技通过实施“智慧工厂大数据智造云平台”项目,产品开发周期、交货期大幅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了30%,铝型材成品率提高至95%;中煤盘江重工利用工业机器人焊接结构件,结构件合格率达到100%。
此外,中小企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面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贵阳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智改数转网联”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智改数转网联”的投入力度。2020年以来,通过专项债筹集资金,共实施工业互联网、算力中心、数字孪生城市靶场等9个数字化公共服务项目。
针对省、市两化融合项目资金申报工作,贵阳经开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点对点”宣传动员,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项目。
截至目前,贵阳经开区已有2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案例、优秀场景等,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1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0.4%。
2024年,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提高至10%以上,产值也再创新高。
位于小孟工业园的微化科技,是一家集微化工技术装备设计JN江南官网,、研发、制造、应用推广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微化工技术与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磷煤化工、新能源材料、湿法冶金、纳米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
“此前,我们的研发力度不够大。这几年,贵阳经开区科技部门持续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提高了我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同时,还鼓励我们申报合适的科技项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发成本。”微化科技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苏思丝说。
为了充分发挥好研发经费的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微化科技与研究机构、高校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与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促进了学校基础研究与企业应用研究的结合,加快了成果转化速度。”苏思丝介绍,2024年,微化科技产值超过五千万元,自有研发团队占全员比例超过50%,授权专利累计达到40余项,成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通过创新驱动,不少像微化科技一样的中小企业快速找准发展定位,实现快速成长,不断催生产业新动能。
为让产业新动能更加澎湃,贵阳经开区以改革破题,深化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不断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用好省、市科技部门的科技政策,培育创新主体,壮大科技企业规模。
在科技企业培育中,贵阳经开区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培育库,邀请专家对入库企业进行常态化走访、辅导,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准备;针对性开展培训,帮助企业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建设、科技项目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部署,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率。
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与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两个“双提升”工程,整合各部门、各类主体培育政策,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开展“科技顾问”活动,邀请高校教授“把脉问诊”,为企业出具科技创新“处方单”,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
在培育创新主体的基础上,贵阳经开区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帮助企业提前开展项目谋划,争取政策支持,降低研发成本。在省科技厅发布的2025年度“贵州省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名单中,贵阳经开区17个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涉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贵阳经开区结合省、市科技部门对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方向布局,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联动高校、企业,争取上级部门在经开区布局建设各类平台。2024年,贵阳经开区共获批8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至此,贵阳经开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总数达8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
近三年来,贵阳经开区累计实施“融合动态三维重建的航空叶片高精高效协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等44个市级以上产业科技项目,拉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亿元;实施“超长聚氨酯发泡汽车内饰件成形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个;“高温合金闪光焊环形件成形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等18个项目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通过一系列举措,贵阳经开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增强,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
在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车间,一根根铝棒穿过碾压机压型。通过模具规整后的铝材,被输送到氧化电泳车间,经过清洗、阳极氧化、喷淋清洗、着色、纯水清洗等一系列操作后JN江南官网,,银色的产品被贴上保护膜,等待发往目的地。
为了实现废水的无废排放JN江南官网,,贵州贵材自建日处理能力800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通过引入新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实现生产自动化、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除了推行清洁生产,贵阳经开区企业还把握市场脉搏,积极推进产品绿色化研制。以前,省内电线制造行业,大多使用含铅电子和含有氢重金属稳定剂的聚氯乙烯材料。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对自身供应商提出要求,必须采用无铅电子材料,这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的。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玉蝶电工要求“采用无铅电子材料”的绿色理念逐渐得到了供应商的支持,并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仅改变原材料还不够,玉蝶电工还对产品性能进行创新,新产品的耐温性能提升到了125℃,远超国家标准。该公司还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研发了一系列绿色产品,得到客户肯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贵阳经开区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绿色工业提质工程,推动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产业绿色转型。
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依托航空航天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等部件级产品和微特电机、伺服机构等零部件产品;围绕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煤机装备、矿山安全检测等领域,打造省内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工程机械及矿能装备产业集群。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海信电子、玉蝶电工为龙头,重点支持液晶电视、服务器、电线电缆等产品拓展市场、提升产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特种线缆、电子材料、封装与装联材料等上游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形成了以奇瑞万达、贵航股份、普天物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逐“绿”而兴,向“新”前行。通过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经开制造”不断贴上绿色标签,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
截至2024年底,贵阳经开区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8家;省级4星级绿色物流园区1家。
按照绿色制造专项行动计划,贵阳经开区将持续推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绿色制造名单,提升绿色示范企业形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绿色制造和节能技改行动,降低运营成本,加快绿色转型。
同时,打好省、市、区三级政策组合拳,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围绕工业企业在环保技术、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绿色发展专业服务,提高绿色转型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