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利用各地不同资源禀赋优势,深耕“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等领域。
产业逐“绿”而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引擎”。2024年1月至9月,全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收6062.1亿元。其中光伏电池片产量97.8GW,同比增长69.4%,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9%,较2023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正负极材料、储能型锂电池、储能系统等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40%以上的增速,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
1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合肥高新区的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我们正在制造一批销往国外的制氢设备。去年公司建成了阳光氢能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现在的产能、研发能力都在提升。”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方伟说。
2024年11月,该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国内单体最大的制氢装备智能制造中心,汇聚了工业物联网、5G、虚拟仿真等技术,配备了关键零部件自动化加工产线、电解槽机器人装配生产线,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园区电解槽产能增至3GW。
“这几年,公司在电解水制氢技术上持续加强研发,制氢装备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生产用电量也在持续下降。”方伟介绍,企业制取1立方米氢气,用电量已从最开始的6千瓦时左右下降到5千瓦时以下。
阳光氢能正是安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动例证。近年来,安徽省通过龙头引领、示范带动,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构建了包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节能环保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以涉氢企业为例,全省相关企业达150余家,氢能业务产值约300亿元,覆盖制储氢、氢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链条。安徽省在氢制备、储运技术装备和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上不断攻关,持续加强产业培育和政策支持,一批氢能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在合肥、六安等地不断发展壮大。
一场对接会,让产业供需“无缝对接”,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赋能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2024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成果和应用场景对接会上,64项科技成果、34项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发布,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共识,现场签约1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67亿元。江南体育官网,
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现场发布“钙钛矿领域科研成果”,相较于传统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廉、组分可调等特点;东华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发布的“有机固废1小时纳米腐熟制备高活性有机肥”,可有效解决传统的有机固废堆肥周期长(约为30—60天)、无害化难、肥效低等问题,其中无害化率可以高达95%以上。
“这个对接会对我们技术成果转化很有帮助,希望在科技示范项目的资助下,尽快让项目在安徽落地推广。”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蔡冬清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好项目。安徽不仅要将项目引进来,更要搭建好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沟通桥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应用。
2023年以来,作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牵头单位,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深挖产业发展新机遇JN江南官网,,深化对接合作,实现了产业从点到面、串珠成链、集链成势的跨越。
“我们通过编制产业招引目录,召开产业推介会、金融对接会等形式,持续打出‘双招双引’组合拳。”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外事与财务处处长潘繁表示,2024年以来,安徽省已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举办6场产业推介会,参会企业近700家,签约项目39个,投资额373.7亿元。江南体育官网,此外,省产业专班办公室与市县联合招商43次,落地项目4个、投资额131亿元。目前,北京华驰动能、重庆太蓝新能源等6个项目已落地安徽,总投资额约230亿元。
近日,位于阜阳市颍上县的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全功率开启,加紧生产销往省外的双玻高效光伏组件订单。
“公司生产的双玻高效光伏组件,相比于以前的单面玻璃,实现了两面发电,发电效率提升了近20%。”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锐介绍,该公司能造出好产品,除了自身技术领先,还得益于周边有“好配套”。企业不远处就是行业领先的光伏压延玻璃生产企业,由它们生产的超白光伏压延玻璃,太阳能透光率达到了94%,大大提高了赛拉弗电池板的光能利用率。
“如今,许多优质光伏企业在园区形成集聚效应JN江南官网,,也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毛锐表示,企业选择落户颍上,还看中了县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相关配套服务做得好。
近年来,颍上县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光伏产业链,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清洁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全县聚集光伏相关企业15家,年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5%。
强壮产业筋骨,才能挺直皖北全面振兴的脊梁。2024年,安徽省印发《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指导皖北各市立足实际发展细分领域,做强特色产业往前赶。省产业专班主动上门与中国船舶等央企对接,发挥央企引领作用;中广核集团等央企在皖北地区新开工、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47.4亿元。积极发挥省属企业支柱作用,省属企业在皖北地区完成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12.2%。
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率先突破,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至9月,皖北地区落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数达162个,总投资1686.5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6.8个和13.3个百分点;营收718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其中光储产业营收占全省光储产业营收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4.9%提高到17.3%;利润50.2亿元JN江南官网,,占全省比重提高7.9个百分点。(记者 罗晓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