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递员用上“顺丰丰语”,不同产品、不同重量、不同地区的运费可以立刻得出,服务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
当水泥厂遇上“数智化”,生产系统每5分钟就会收到一次优化参数,不仅让水泥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步增长,电耗、煤耗也明显下降;
当传统中医药融合“数智本草”,上千年来积累的中医经典理论和中药药理、配伍以及临床应用,其中的内涵与联系被进一步挖掘……
这些成果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近日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中,上述企业的实践均作为示范案例发布。在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影响的当下,这些案例呈现出不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对这一关键性技术的积极回应,也为各个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借鉴与指引。
这些产业实践示范更像是一本“案例集”,它是人工智能在中国重塑千行万业的生动实践,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出色示范,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观察2024年的中国经济,“新质生产力”是贯穿全年的关键词。“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论断锚定当下,也面向未来。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对全球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回应,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点。其中,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在2024年“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囊括的五大领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低空经济——中,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实践案例尤为丰富。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也深刻融入其他领域的企业实践之中JN江南官网,,这项关乎未来的技术正在千行百业走深向实,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价值。
海亮集团的“铜加工工艺技术场景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被列为此次活动的 “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创新案例”。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海亮集团从人工智能大模型中汲取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与华为云合作,基于盘古大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共同研发、应用和推广全球领先的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垂直大模型。通过收集生产工序中每秒产生的5000-6000项核心数据,大模型优化下的铜箔生产打破了90%-92%的行业良品率瓶颈,向95%以上迈进。
同样以大模型技术作为转型破局抓手的还有海螺集团,这家水泥行业的知名企业与华为云携手,依托盘古大模型,在生产、装备、安全领域探索建材行业首个大模型,目前一期项目已打造生产寻优预测大模型、皮带机装备AI大模型和安全AI大模型,实现了水泥烧成煤耗降低,熟料3天、28天强度预测准确率高于85%,皮带机无人巡检等效果,赋能行业增安、提质、降本、增效。
青岛酷特智能的“AI Agent数智化操作系统”也是此次发布的创新案例之一。基于盘古大模型,C2M产业互联网AI科技企业酷特智能与华为云合力推动以大模型为核心的先进技术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服装全品类柔性设计、智能制造JN江南官网,、柔性供应链的应用场景落地。目前,酷特智能利用大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帮助服装工厂将常用原材料的库存降低了70%以上。
而帮助这些企业“解难题、做难事”的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也被列为“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人工智能’示范案例”。
JN江南官网,
从创新应用、赋能转型,到生态构建、协同发展,人工智能正助力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领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角色更加凸显。
从此次“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不难看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因此,2024年也被一些媒体称为“大模型应用落地”以及“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元年”。
在大模型领域的“军备竞赛”逐步降温、“应用”成为首要标准之际,企业开始更加冷静地思考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大模型,才能为当下创造价值,为未来奠定基础?
在上述案例中,不同企业的一个共同选择是与华为云结伴同行。这反映出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宗旨:为千行万业 “解难题、做难事”。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曾经为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给出答案: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训练自己的基础大模型,也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要追求“大”模型。
目前,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提供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和万亿级不同参数规格的模型,包含NLP、CV、多模态,以及预测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满足企业的全业务场景需求,形成了丰富的大模型落地实践。
据悉,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覆盖政务、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钢铁、铁路、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气象等多个领域。
去年11月,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沙利文联合头豹发布《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报告,2024》显示,华为云在行业大模型领域取得政务、工业、金融3个市场份额第一,并位居医疗、药物、气象以及汽车4个领导者象限,领跑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
与此同时,华为云的昇腾AI云服务为各行各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提供了厚实的“黑土地”。预计在今年,华为云基于CloudMatrix全新架构的昇腾AI云服务也将正式商用。CloudMatrix将CPU、NPU、DPU、存储和内存等资源全部互联和池化,从单体算力向矩阵算力演进,构建“一切可池化”“一切皆对等”“一切可组合”的AI原生云基础设施,以架构性优势提升算力集群性能,解决当前云平台在大模型训练和使用中遇到的“算力墙”“内存墙”和“能效墙”等问题。
站在2025年的起点,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向应用要答案、求创新的趋势仍将延续,而一些引领者则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在8日举行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上,华为云大数据与AI领域总裁尤鹏表示,科学研究与行业落地是“先导”与“后发”的关系,AI4S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效率提升。在探索并积累了多个科学计算领域的实践经验后,华为云基于昇腾AI云服务,打造了一站式AI4S(AI for Science)科学计算平台。
AI4S是全球人工智能的新前沿。近年来,AI技术驱动科研的效应愈加迅猛,推动新的科技革呼啸而至。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3名获得者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均同人工智能领域有关,成为AI4S走向成熟的重要印证。
早在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就曾断言:AI的下一个主战场是AI4S。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阿诺德也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它增强了我们探索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尽管AI4S的变革力已经展露,但如何利用AI打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依然在探索过程中。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协同创新的机制和生态、可靠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核心算力资源等都是当下AI4S所急需的,它们决定了谁可以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弄潮儿。
过去几年中,华为云在AI for Science领域持续深耕,携手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机构,不断降低AI应用门槛,提升科研效率,支持科研敏捷创新,并在生物药物、基因、医学、气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气象领域。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全球几十年的气象数据,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为25公里的全球气象秒级预报。在实践中,华为云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打造首个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在区域高质量气象数据集的基础上,可快速得到未来5天深圳及周边地区空间分辨率为3公里,包含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预报,为精准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保障。
在药物研发领域,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绪穆院士带领团队与华为云展开合作,基于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进行抗甲流药物的研发。通过AI靶点筛选、分子优化等能力,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为张院士团队快速筛选出多个有潜力的靶点,使原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降低至数周,大幅降低试错成本,节省90%以上的人力和科研费用。
尤鹏表示,人工智能是目前可以预见的、最重大的一次科技革命机遇。在智能化时代,大模型就是新的生产力,它需要凝聚合力,搭建起一个覆盖产、学、研、用等各个方面的AI生态,一起迎接AI挑战和机遇,真正推动大模型落地行业,构筑好新质生产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